我们认为,支出责任与事权相匹配原则(或者说事权与事责相匹配原则)应该作为完善分税制的适当原则。
他强调,一旦发生债务违约,美方应首先确保国债利息的支付。评级机构定义违约为无法承担债务。
但这次违约有其特殊性,当时美国债券仍和黄金挂钩,由于经济危机政府无力继续用黄金支付一战债券,因此国会被迫立法规定以纸币偿付债务,此举遭到债权人抗议。与此同时,立法者有时用违约来指美国财政部无法向个人投资者或机构支付预定的债务付款,称其为违约。回顾1979年,当时美债遭遇技术性违约,虽然美国财政部很快进行了支付,但仍令长期国债收益率暴涨50个基点,并在高位停留数月之久。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7日说,中方要求美方在10月17日之前采取切实措施,及时解决国债上限争执,防止美国国债违约,确保中国对美投资安全。严格来说,自1917年国债上限制度设立以来,美国曾有过两次疑似违约。
自奥巴马2009年1月20日就任总统以来,国会已经三次提高债务上限,提高总额为2.979万亿美元。受伤的一方还包括那些美国的大债主。从目前看,我国的城镇化还是不完全、不成熟的城镇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那时,学术界一般认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是8%—10%。1979—2009年的经济增长呈一条以8%—12%为区间、约10%为中线的趋势增长率曲线。其含义是:第一,从世界范围看,7.5%的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较高的速度。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各地区人均GDP水平的差距看,我国经济未来发展在地区间的梯度推移和升级还有很大空间。
现在,我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新阶段。现在,在国内外新的经济环境背景下,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下降的换挡期。第三梯队,人均GDP在6000美元以下、4000美元以上,有13个地区。 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的含义 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的物力、财力、人力即综合国力所能支撑的潜在的经济增长幅度。
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条件下,相对应的GDP增长率为9.32%。由地区差距所带来的发展空间。今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期目标为7.5%,可作为适度区间的下限。 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的两大空间 怎样使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在适度区间,或者说,在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怎样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而防止经济增速的大幅度下降呢?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国经济发展中两大差距所带来的两大空间。
从近几年实际经济运行的情况看,从2010年第二季度算起,至2013年第二季度,我国经济连续13个季度下滑。依据2012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人均GDP的统计数据,全国各地发展水平可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有6个地区:天津、北京、上海、江苏、内蒙古、浙江。
根据过去30多年的历史数据计算,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条件下,相对应的GDP增长率为8.93%。关于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幅度问题,近两年多来引起学术界的热烈讨论。
这体现了我们主动将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使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转方式和调结构,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因此,可以把GDP增长率9%作为适度区间的上限。过去,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是经常冲出上限,因此对上限的把握成为宏观调控中的突出问题。(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 来源:人民日报 进入 刘树成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增长 。当前,一方面要继续提高城镇化率,另一方面又要提高城镇化质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同时还要推进城乡发展在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由城乡差距所带来的发展空间。
也有观点认为,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可以是一个逐步的渐进过程,先由高速降到中高速,然后再降到中速,分阶段地下降。国际上,中国经济恶化论、崩溃论、硬着陆论、复苏夭折论等说法再次泛起。
那么,在当前和未来5年左右的时段里,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究竟应把握在什么范围呢?从现实国情出发,为了容易形成共识和容易在宏观调控实践中把握,一种选择是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的预期目标为参照系。如果按城镇户籍人口计算,目前的城镇化率仅为35%左右。
一是关于宏观调控的指导原则,提出稳中有为的命题,即宏观调控要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稳中有为。在这个新阶段,怎样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呢? 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 2010—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二,从国内看,与过去30多年实际经济增长趋势曲线8%—12%区间相比,下限由8%下降到7.5%,下降0.5个百分点,上限由12%下降到9%,下降3个百分点。7.5%—9%的区间可称为中高速增长区间。第四梯队,人均GDP在4000美元以下,有4个地区。三是关于宏观调控的换挡定位,提出中高速增长的命题,即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宏观调控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把握在7.5%—9%,表明我国经济已从高速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有观点认为,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是一个大幅度的突变过程。
二是关于宏观调控的政策规则,提出合理区间的命题,即宏观调控要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
如果经济增长率过快、过急地大幅度下降,不利于转方式、调结构,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金融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指出,中国经济增速即将显著放缓,到2020年以前将降至3%。
当前的形势或许有所不同,但令很多专家深感不安的是,今年5月美联储仅仅暗示可能退出量化宽松,就引发了如此剧烈的市场动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仅会放缓至7.3%。美国政府关闭以及债务上限将被突破的威胁,激起了投资者的紧张情绪,并限制了新兴市场中的股票、债券以及外汇资产涨幅,但9月份几乎所有的市场都出现了上涨行情。不过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些国家是否已采取了足够的措施,以防止历史重演。
但最大的风险仍然是中国。很多发展中国家实行本币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而且其绝大部分债务都是以美元计价的,这种现象被称为新兴市场的原罪。
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速很可能进一步减慢,因为中国政府正在试图重新平衡经济结构,改变出口和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转而依靠内需拉动增长。上个月,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出乎意料地决定暂缓退出货币刺激政策,导致很多分析师对新兴市场转持技术性看多观点,并预计新兴市场将在不确定性消除后健康上行。
对于中国经济直言不讳的大胆预测使佩蒂斯受到了广泛关注。不过,一些基金经理和经济学家注意到了远处地平线上令人担忧的风暴云团,和它比起来,今年夏季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引发的市场动荡就像是和煦的春风。